彭浦新村街道战“疫”记:是什么让他们始终坚持?
看着居民满脸兴奋地驾车驶出小区,真的觉得不可思议,不敢想象我们真的挺过来了。
说起6月1日凌晨零点,居民小区恢复人员出入的那一刻,临汾路894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奉涛还是抑制不住地激动,“所有经历过的苦和累,在这一刻全部变得值得,我们终于守到了胜利的一刻。”
过去的几个月,
上海在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硬仗中
送走了艰熬的春天。
日复一日的高强度战“疫”中,彭浦新村街道所有机关干部、社区工作者流下过迷茫、委屈的泪水,也曾经感到无助。再多的苦和累,他们都没有转身离开,而是咬紧牙顽强苦战,“唯有战‘疫’到底,方能不负居民,不负热爱”是他们共同的信仰。
“必须拼尽力气,
这是坚持,也是我的倔强!”
3月31日,
临汾路894弄刚解封不久,
就再度进入“封控时间”。
没几天,
陈奉涛就发现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。
我的手机,包括居委会电话都被打爆了。一方面,居民的求助都很紧急;另一方面,居民开始出现恐慌情绪,无法判断各种消息的真假。
陈奉涛说,当时居委会每天都很忙乱,需要处理各种事情。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长时间高强度工作,自己一下子瘦了十多斤。
“我断药几天了,什么时候能配到药?”
“老人中断血透好几天了,已经出现浮肿,需要赶紧去医院。”
“小区阳性感染者怎么还没有转运走,居委会在干什么?”
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,居民的求助越来越频繁,对于居委工作的不满、责问也越来越多。
面对居民的不配合、不理解,
很多居民区工作者伤心了,
不止一次地找到陈奉涛“哭诉”。
为什么我们白天连着黑夜地干,最后还是得不到好的结果?居民需要理解和关心,我们又有谁来理解和关心?
作为“班长”,陈奉涛每次都是安慰、鼓劲,“这就是战斗,我们要坚强,不能做逃兵。咬咬牙挺过去,就胜利了。”
4月初,
一幢居民楼突然“爆阳”40多人。
“硬汉”陈奉涛终于“破防”。
他给街道领导打电话,哭着说真的做不下去了,阳性感染者不转走,整幢楼里的300多名居民都可能被感染。我不能对不起他们。陈奉涛说,当时是真的崩溃了,可是真的放不下居民。
面对他们,即使有再多的无能为力和无言以对,我都必须拼尽自己最大的力气。这是我的坚持,也是我的倔强!
作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,陈奉涛坚持送每一位阳性感染者上转运车,并叮嘱一句“大家都要好好的,我们等着大家早点回来”。
有户居民全家4人都被感染,其中,最小的孩子刚刚满月。在听到陈奉涛提醒给孩子戴上口罩时,妈妈轻声地答了一句:“他刚出生35天,太小了,戴不上。”
听到这样一句话,再看着爸爸领着哥哥,妈妈怀抱婴儿走上转运车的背影,陈奉涛内心涌起心酸和没有照顾好居民的深深自责。
“每天近300个电话,
每一个电话我都会接。”
战“疫”三个月,
三泉路1015弄居民区
党总支书记李锋
每天不是在解决问题,
就是在去解决问题的路上。
由于出现确诊病例,三泉路1015弄居民区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封控管理。在这个关键时期,居委会主任、小区物业经理先后因为居住小区实施封控无法到岗。
我不管谁管?硬扛都必须扛下来。
李锋毅然搬进居委会,成了书记、主任、物业经理“三合一”的大忙人。
落实封控小区管理、确认楼内居民信息、确保核酸筛查有序……任务一个接着一个,一天近300个电话几乎“打爆”手机,李锋就是三泉路1015弄抗疫工作中最忙的那个人。
居民打给我的每一个电话我都会接。哪怕我正在通话中,也会在通话结束后及时回复电话。
李锋说,小到家里没盐没米,大到就医配药,居民的求助五花八门,自己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帮忙解决。最忙的时候,电话可以一直从凌晨四点多一直接听到第二天凌晨一点。
为了不错过居民电话,自己还狠心和家人“断联”,除了与爱人偶尔发几条微信语音,或者打一个很短的问候电话,这几个月几乎就没有联系过。
和很多居民区一样,无法及时转运的阳性感染者,既让小区居民感到恐慌,也让感染者本人感觉无助,还间接激化了居民对于居委工作的不满,甚至出现过激行为。
一天晚上十一点左右,李锋刚刚参加完街道会议,准备洗澡。洗到一半,手机铃响起。摁下通话键,就听见一串恶狠狠的话:“我全家都阳了,你现在必须马上把我们都送到方舱。否则我就自己开车冲出去。”没等李锋说话,电话就挂断了。
很快,这位居民就冲进居委会,砸开门,和急匆匆套上衣服的李锋对峙起来。说起当时让人心惊的情形,李锋说,虽然能够理解居民,但还是觉得很委屈,毕竟什么时候转运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。
尽管已经忙到
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成为常态,
李锋和“战友”们还是经常
会被居民诘问,甚至谩骂。
“居民们觉得居民区的所有事情都应该是居委会做,从来没想过十个人不到的居委会服务4000多位居民有多难。”对于居民的不理解,李锋偶尔也会被“打败”,觉得这么拼命不值得,但是想到一起战斗的伙伴,就又有了动力。
如果连我们都退缩了,就真的没人做事情。为了热爱的家园和可爱的居民,多苦、多累都是值得的。
一天转运420人
背后是细节的人性关怀
在这场抗疫战争中,
阳性感染者转运
是最艰难的工作之一。
众多阳性感染者滞留社区转不出去,是彭浦新村街道33个居民区最大的“痛点”。很多居民区工作者都被居民指着鼻子骂过,也都产生过相同的疑问:每天这么拼命,还是不断“爆阳”,小区是不是不能清零?
面对这个“困局”,街道转运组10个人即便都化身白天黑夜连轴转的“拼命三郎”,也是杯水车薪。
4月17日,转运工作迎来了最关键的一场战役。当天,转运工作组接到通知,又有一家区级方舱开舱。工作组立刻申请入舱人员指标,不仅当天白天转运近100名阳性感染者,还“抢”到8辆转运车,连夜分成六条路线转运320人。经过一天的努力,街道待转运的阳性感染者人数“消化”超过七成。
拿下这关键一役的背后,
是彭浦新村街道在
社区动员、车辆协调、时间统筹上的
“精打细算”。
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
陈华介绍说,
居民区接到通知后,第一时间上门对阳性感染者做通思想工作,同时对他是否患有疾病、是不是残疾、生活能不能自理、是否可以使用蹲厕等情况进行核实。
进入转运环节后,工作组不仅会制定详细的转运路线图,详细标注共有几个点位,每个点位的转运人数和具体到分钟的预计到达时间,还会安排工作者为转运车带路,确保转运人员最多在小区门口等待五分钟就可以上车。
对于转运人员的各种顾虑和实际困难,
转运工作组并不是“一刀切”,
而是因情施策,帮助解决。
一对老夫妻,丈夫被感染,因为担心老爱人吃不上热饭菜不愿意转运,街道郑重保证每天会给老人送盒饭;生活不能自理的独居老人担心进入方舱后没人照顾,街道就安排护工一同进舱陪护照料。
陈华说,正是因为看到街道有针对性的人性化保障措施,不少阳性感染者才卸下心中的不安,愿意配合转运。
街道社区平安办主任黄次明
主动承担起特殊病人的转运协调:
瘫痪在床的病人,他带领四个人用担架抬下楼;体重超过200斤的居民,他协调八个人轮流搬下楼;老人行动不便,他自己将其背上转运车。
通宵作战不怕,随时可能被感染也不怕,工作组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:尽最大努力,做好转运,让居民放心满意,让街道早日清零。
一个死命令:
每隔一个小时
给近三十家医院打一遍电话
临汾路894弄居民区实施封控管理后,陈奉涛遇到的第一件棘手事,就是一位隔天就要血透的居民找到居委求助。陈奉涛一边安慰居民,一边开始排摸相关信息。结果让陈奉涛愣住了,小区一共有9位居民需要血透,而且血透治疗的医院和时间各不相同。
临汾路894弄
遇到的难题并不是个例。
4月1日,
浦西地区实施封控管理后,
彭浦新村街道各居民区
就医、配药需求呈几何级速度激增。
此时,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天却只能保证约200位居民的配药需求。无奈之下,一个居委当时每三天只能为15位居民代配药。
随着保供药房陆续开放,市、区各级医疗机构开设配药专窗,覆盖全街道的两级配药队伍在医院从早忙到晚,顾不上喝水吃饭,为几十甚至数百位居民配药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。
相比配药,
就医缺口更大,也更难。
医疗机构上一秒钟还开着,下一秒钟就停止服务,是常见的事情。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张晨赟给两名信息采集员下了死命令:
每隔一个小时给静安区内所有的二甲、三甲医院以及全市主要三甲医院打一遍电话,问清楚每家医院发热门诊、急诊开放情况,然后在医疗保障微信群里滚动更新,方便所有居民区工作人员掌握最新信息。
彭浦新村街道老人多、大重病患者多,
仅血透、癌症化疗病人
就超过200人。
封控初期,
每天安排运送非阳性感染者就医
让就医转运组“抓狂”。
为了尽可能解决居民的就医需求,街道就医转运车从两辆扩展到六辆,同步开通市北医院专线、静安区内医院专线以及两条直达泸定路儿童医院、新华医院、肿瘤医院等多家市内主要三级医院的专线。
张晨赟介绍说,四辆就医专车在街道小区内设有六个固定上下车站,方便居民记忆。每天,就医转运组都会根据居民区收集的居民就医需求设计行车时刻表,然后点对点通知居民第二天的上车时间和地点。
同时,驾驶员还会根据居民预判的就医时长提前等候在医院门口,把居民安全接回家。
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出发,傍晚五六点结束运营。这四条常态化就医专线承载的不只是就医的居民,更是大家心中对生活回归如常的期盼。
击不垮打不倒
他们勇毅如常
身在其中,方知其艰。
这个春天,
定格了太多人的奋斗、坚守和付出。
彭浦新村街道每一名机关干部、社区工作者用超乎想象的顽强,挺过了身心双重的极限压力。一张写有“她们太累了,请晚些敲门打扫,让她们多睡一会儿”的纸条;街道领导为“留”起长发的一线工作者理发的举动……都是对他们的沉沉敬意。
在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,
街道全体机关干部、社工
“疫”无反顾,
成为社区工作者最给力的支援。
三个月里,
大家重温久违的“集体生活”,
组成一支24小时待命的应急突击队。
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朱光华带领团队承担起重点人员管控和转运、社区封控管理、沿街商户人员管理保障和核酸筛查组织等工作。
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朱珍琦带领团队跟时间赛跑、与病毒较量,守牢全员核酸筛查这个“前沿阵地”,确保“三区”划分、“应检未检人员”排摸核实及补筛,以及“无疫小区”申报等工作有序有力推进。
每接到一个任务,街道社区党建办主任陈晓霞都会制作一张工作任务表,详细列明工作内容、点位负责人等事项。如今留存在电脑里的百余张表格成为这段难忘岁月的最好见证。
核酸采样是战“疫”的重要一环。
为了确保采样管能够被及时转运,
街道特别成立转运专班,
并在辖区内设置五个采样集散点。
33个居民区各自将采样管就近送到集散点后,驻点的机关工作人员迅速完成记录,并联系转运车进行转运。不论是风雨交加,还是高温烈日,他们始终坚守在集散点,直到等到最后一批采样管送达,再顺利转运出去,才放心地离开。
身体上的累能够克服,
精神上的苦
却让很多人感觉“受不了”,
甚至躲起来偷偷哭了一次又一次。
“居委干部你照顾好,居民你照顾好,自己爱人却不管不顾。”全心战“疫”,没时间为重病的妻子配药,听着妻子的指责,陈奉涛为自己的不称职潸然泪下。
有的工作人员每天只能抽空在手机里通过摄像头看一眼女儿;有的女儿一岁都不到,却硬下心肠断奶;有的父母重病,却无法在身边照料;还有的在女儿发来微信“爸爸,你什么时候把自己送回来?”时,不知道怎么回复……
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,许多和陈奉涛一样的疫线工作者在哭过、绝望过后,擦干泪继续冲在前。
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
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讲奉献,
是烙印在彭浦新村街道
干部群众身上的“彭浦精神”。
六月初夏,生活重回如常。比静好岁月更值得被珍惜的,是这群凡人英雄的永远击不垮、打不倒的勇毅和顽强,是“彭浦精神”的再次生动展现。
可能你还想看
▶告知书 |